更新時間:2018-03-19 12:23:38 來源:m.973woool.cn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大山深處,屈巒疊嶂。9月18日,對慈利縣杉木橋鎮(zhèn)三斗村四川溝組的村民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他們敲鑼打鼓,張燈結彩,迎來了遠方的游子、來自大上海的赤誠好兒郎柴本勝。因為這天,柴本勝投資23萬元修建的四川溝組水泥公路順利通車,柴本勝專程從上海趕來參加慶典。
柴本勝就出生在這個村子。大學畢業(yè)后,他一直在上海七寶教育集團文來中學任教。在上海,柴本勝是個人物,他不僅多次獲得優(yōu)秀教師、教學能手、希望之星等榮譽稱號,而且還被評為上海市勞模。柴本勝雖然身在上海,但始終不能忘記生他養(yǎng)他的家鄉(xiāng)。從2006年起 ,在他的力促下,他所在的上海文來中學與杉木橋中學結成了聯(lián)誼學校,架起了愛的橋梁。短短五年時間里,文來中學師生就為杉木橋中學捐款助學275800元。柴本勝每年拿出6000元,在杉木橋中學設立了“本勝獎學金”。這次他又投資23萬元,為家鄉(xiāng)修建了一條水泥路。他的事跡在上海和張家界兩地傳揚。
潛心育桃李 碩果滿枝頭
2001年夏天,剛從湖南師大畢業(yè)的青年黨員柴本勝,應聘來到上海七寶教育集團文來中學任教。幾年來,他執(zhí)教兩個班英語教學,成績一直在同年級中遙遙領先,學生先后有97人次獲得英語學科競賽獎。
在閔行區(qū),柴本勝在英語學科教學中扮演著非常積極的角色。作為一名中學英語老師,對于不少人來說,在重視教育、特別是重視英語教育的上海,這是一個很“實惠”的職業(yè)。但他沒有把它當成個人“撈實惠”的機會,近六年的教學生涯,他得到學生的眾口稱贊。在學校職能機構多次組織的學生滿意度的調查反饋中,他均以很高得分位居最前列。2005年他所帶的班級獲得上海市“紅旗中隊”的光榮稱號,同年在全市中青年英語教學大賽中,他獲得了二等獎,2006年被評為閔行區(qū) “優(yōu)秀希望之星”,并當選為上海市勞動模范。最近,又傳來喜訊,柴本勝已入圍2011年全國優(yōu)秀園丁獎候選人。他的成長,成為上海市七寶中學、閔行區(qū)青年教師的典范。
“優(yōu)秀園丁”、“上海市勞模”、“優(yōu)秀希望之星”,這些令人眼饞的光環(huán),都戴在了這位年輕的土家族教師柴本勝的頭上。他把所有的成績匯成了一句很樸實的話語——“感恩,履行好一個共產(chǎn)黨員對黨、對國家應盡的使命。”
如今,柴本勝把對學生的愛,把對黨、對社會的感恩,從上海又延續(xù)到了遙遠的大山深處——生他養(yǎng)他的家鄉(xiāng)。
情系山里娃 架起愛心橋
2006年暑假的一天,柴本勝回到了母校——杉木橋中學,偕同而來的是18位上海文來中學教師組成的愛心助學考察團。
杉木橋中學是一所省級貧困鄉(xiāng)鎮(zhèn)的農(nóng)村初級中學,在這里,解決學生的失學問題是教育的頭等大事,也是柴本勝一直牽掛的心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他,決定每年從并不豐厚的薪金里捐出6000元錢,在母校建立貧困生助學金。與他同行的隊伍,文來中學學工部和教工團委的老師們?yōu)椴癖緞俚牧x舉所感動,紛紛解囊……從此,兩校結成了聯(lián)誼學校。幾年來,文來中學師生共為杉木橋中學捐款275800元,有783名貧困學生得到了救助,126名優(yōu)秀學生獲得了柴本勝頒發(fā)的“本勝獎學金”,15間教室全部裝上了多媒體,文來中學的12個班級與杉木橋中學的12名貧困生長期結對互助。文來中學的師生不僅為杉木橋中學捐錢捐物,還定期地將杉木橋中學的一部分優(yōu)秀學生和教師接到他們學校跟班學習。這些學生在他們學校上課、和他們同吃同住,讓這些山里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上海的繁華,上海人的熱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而同去的教師也通過幾天的跟班學習,改變了自己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教學視角。在文來中學的幫助下,杉木橋中學的教學設施得到了顯著改善,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近幾年均進入了全縣教育質量前十強行列,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獲得了省級先進單位,關工委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工作獲得了國家級先進。
鋪就幸福路 造福眾鄉(xiāng)親
9月18日,杉木橋鎮(zhèn)三斗村四川溝組水泥公路順利通車了,鄉(xiāng)親們從此結束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個個樂得合不攏嘴。
家鄉(xiāng)這條路一直是柴本勝的一個心結。2003年寒假,柴本勝回鄉(xiāng)探親時,走在家鄉(xiāng)這條泥濘的小路上,他心中就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修一條公路。于是,他拿出僅有的兩萬元積蓄,讓年邁的父親帶隊,組織村民修了一條通往山外的大道。剛參加工作不久,兩萬元是他一年的薪水。這條毛路基本可以過車了,但他并沒有就此罷休,他要建一條水泥路,讓學生出行方便,讓鄉(xiāng)親們出門能走幾步好路。幾年來他一直在攢錢,他知道靠他那點微薄的薪水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于是這幾年他一直在到處拉贊助,今天求這個,明天拜那個,為的就是家鄉(xiāng)這條路。杉木橋中學的柴俊老師是他的叔伯哥哥,柴本勝每次弄到一點錢都打到他的銀行賬戶上,柴俊說,這二十多萬元錢,是柴本勝分八次打來的。
柴本勝的拳拳赤子之心感動了無數(shù)人,有人稱贊:柴本勝,作為一名工作在外地的家鄉(xiāng)人,能夠時刻為家鄉(xiāng)著想。如果,我們所有出門在外的家鄉(xiāng)兒女能夠都這樣,我想,家鄉(xiāng)的建設指日可待。還有人說:要學習柴老師,努力工作,努力掙錢,回報家鄉(xiāng)。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
張家界旅游網(wǎng)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