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內資訊
廣廈萬千暖民心
更新時間:2017-12-09 12:42:44 來源:m.973woool.cn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城里人一般都是住國家分的福利房。但由于“僧多粥少”,人們總體居住條件長時間得不到改善,筒子樓、大雜院、三代同居一室等情景,很多人至今還記憶猶新。為了滿足更多人住上好房子的愿望,我國于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探索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但近些年,隨著城市商品房價格連續上漲,購房成了廣大百姓的沉重負擔,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只能“望房興嘆”。 從2004年開始,我省就將住房保障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的內容,循序漸進地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保障對象也從“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一步一步擴大到“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至2010年,除繼續推進原有的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外,又增加了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各類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幫扶對象擴大到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職工、有穩定職業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十一五”期間,我省實現了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0平方米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目標。 但即便是這樣,仍然還有很多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加上進城務工人員、應屆大學畢業生每年都在增加,需要保障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怎樣才能讓中低收入者“住有所居”?這就成為新時期政府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作為當前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省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已經拉開大幕:五年計劃完成160萬套保障安居工程建設任務;到2015年,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全省人均住房面積13平方米以下的城鎮低收入困難家庭應保盡保。今年,我省將新增保障性住房44.72萬套,超過過去五年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總和。 如此浩大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土地從哪出?錢從哪里來?怎么把好事辦好? 土地供應“進籠子”。足夠的土地供應是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重要前提。為了解決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問題,我省正在建立城市規劃、用地計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銜接機制。年度用地指標中,保障性住房用地被列入優先保障的范圍。為了防止對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應不足,還專門把保障性住房用地計劃單列,實行專項考核。住房用地供應計劃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和中小戶型商品房建設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70%。而且,對已供應的各類保障性住房用地,不得改變土地性質和土地用途,不得提高建設標準、增加套型面積。此外,在當前住房保障需求迫切、全國全省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時期,省里規定凡掛牌出讓的商品住房用地項目,必須按照項目總建筑面積的5%以上強制配建保障性住房,其中配建廉租住房不少于2%、公共租賃住房不少于3%。2011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土地供應計劃將達2176公頃,同比增長2倍。 嚴格落實供地計劃的同時,還要有土地價格的控制。因此,我省將進一步完善土地招拍掛出讓模式,保障性住房地價競拍不超過售價的30%。比如說,樓房售價為每平方米5000元,按30%成本來算,當地價競拍到每平方米1500元時,就須停止。 資金保障“強后盾”。資金是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最大瓶頸。經測算,“十二五”期間,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總投資約為1500億元,其中今年需投入400億元。 為保障充足的建設資金,政府投入將加大力度。今年,除國家補助的外,省財政將安排10億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同時還將從土地出讓總價款中提取5%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住房公積金增值收入在提取貸款風險準備金和管理費用后全部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保障性住房建設龐大的資金需求,光有政府投入還遠遠不夠,還得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投入。我省將探索多種籌資辦法。如設立省級政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融資平臺,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破解資金難題。繼續推進廉租住房和棚戶區改造租售并舉、共有產權模式,既滿足群眾購房需求,又可緩解地方配套資金壓力。 強化管理促和諧。為把保障性住房建設這件好事辦好,我省將進一步加強管理,確保廣大中低收入者得到實惠。 首先是加強工程質量監管。保障性住房需要關注的不僅是數量,同時還有質量。為確保房屋的質量和功能,我省將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規劃設計、招標投標、質量安全、驗收及資金落實等重要環節,加強監督管理。 其次是確保分配公平。這是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工程的“生命線”。為了公正地切分保障房“蛋糕”,我省將進一步規范準入審核、公示輪候制度,健全退出機制。各市州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保障對象,定期調整并向社會公布,對不符合保障條件的,要按規定退出。以虛假資料騙取城鎮保障性住房的,5年內不得享受任何形式的住房保障。 第三是管理運營好保障房資源。對具有一定規模的保障性住房項目,將同步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并配套建設一定比例的經營用房,經營所得用于彌補保障性住房維護、管理等運營支出。同時引入市場手段和競爭機制,通過服務外包,購買服務、社會化物業管理等方式管理和運營保障性住房,實現保障性住房可持續運轉。 常言說得好:“安居樂業”。只有“安居”,才能“樂業”。在剛剛召開的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會議上,14個市州和各縣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遞交了2011年目標責任書,保障性住房建設正式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我們相信,只要各級政府堅定不移地執行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各項政策和措施,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喜人局面就會呈現在全省人民面前。 ...................... (供稿:省委宣傳部)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推薦信息
- 熱門信息
-
- 田家老院子 [12934]
- 張家界一中高考成績創新高 [5444]
- 關于安張衡鐵路(西安廈門鐵路湖南段)立項勘察的建議 [4665]
- 桑植一中高考再創佳績 [4305]
- 方言劇《故事三下鍋》爆紅 [3866]
- 桑植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765]
- 鸕鶿灣大橋將于今日通車 [2229]
- 雙目失明的湘西11歲“小宋祖英”誓與死神頑強抗爭 [2228]
- 張家界軍分區領導班子調整 [1675]
- “5A戶外”在新起點上邁步 [1457]